11月謠言在“身邊”,別信這些無稽之談
蠔油致癌、超市大米加了防腐劑、靜電強是生病征兆……
11月謠言在“身邊”,別信這些無稽之談
◎本報記者 陳 曦
俗話說“民事以為天,食以安為先”。舌尖上的安全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格外引人關注。正因如此,為了博眼球,“有心人”會刻意制造有關食品的謠言,這些謠言鬧得人心惶惶,讓不少無辜的食物被拉進了黑名單。
上個月,這方面的謠言就出了不少:吃蠔油致癌、超市大米不生蟲是因為加了防腐劑、飲富氫水能抗衰老……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11月謠言進行盤點,幫您撥開迷霧、尋找真相。
吃蠔油致癌?
真相:所謂的致癌物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先是味精,而后是雞精,最近是耗油,這些老百姓常用的調味品一個個被造謠者拉入致癌的黑名單,而害這些調味品背上致癌黑鍋的,是一種名為谷氨酸鈉的物質。
“蠔油最早是用生蠔熬煮制成的,而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蠔油,為了延長保質期、提升口感,會加入一些添加劑,其主要成分是生蠔濃縮汁、白砂糖以及谷氨酸鈉等物質。其中,谷氨酸鈉是蠔油香味的主要來源?!碧旖蚩萍即髮W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讓大家“談之色變”的谷氨酸鈉,是目前全球范圍內都認可的調味品,它是由谷氨酸(從小麥和玉米淀粉中提取)與鈉結合而成的。
谷氨酸鈉在進入胃部后,受胃酸的影響會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鈉。對于人體而言,谷氨酸并無致癌作用,反而與其他氨基酸一樣,可構成人體組織所需的蛋白質。不少食物中也含有該物質,比如番茄、豆角、玉米、海帶等。
還有傳言稱,谷氨酸鈉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為在炒菜時,若溫度超過150攝氏度,它就會在高溫下轉化為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具有一定毒性、可致癌。
對此,王浩表示,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表明焦谷氨酸鈉能致癌,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致癌物清單》中也未見其蹤影。
除了“蠔油加熱致癌說”,網上還有“耗油不放冰箱冷藏會致癌”的說法。針對這一說法,王浩表示,蠔油性質不穩(wěn)定,在常溫環(huán)境中,營養(yǎng)成分容易被氧化,所以耗油說明書上一般會寫“請存放在陰涼干燥處、開蓋后需冷藏”。不過,這不等于食用未被冷藏的蠔油就會致癌,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超市大米不生蟲是因為加了防腐劑?
真相:如今儲存技術已達標,無需添加劑防腐
近日,網上流傳一篇標題為《這些關于大米的驚天秘密,你一定不知道》的文章,文中指出“超市里賣的大米不生蟲,是因為加了防腐劑和添加劑”,這讓很多網友感到深深的憂慮。
“其實,仔細看這篇文章,就會發(fā)現其中漏洞百出?!蓖鹾平忉專撐恼轮赋?,超市售賣的大米中可能加入的食品添加劑包括淀粉磷酸酯鈉、雙乙酸鈉和殼聚糖,其中雙乙酸鈉就是防腐劑。其主要論據是我國在2007年發(fā)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但這版標準早已被廢除,在現行的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已經明確規(guī)定在大米中不再添加這3種食品添加劑。
“之所以不再添加,并不是因為它們有安全問題,而是因為沒有添加的必要?!蓖鹾平榻B,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都是以糙米形式進行儲存,在儲存前都會通過物理手段對其進行干燥、殺菌。在進入市場流通環(huán)節(jié)前,工作人員會對糙米進行脫殼等精加工,在包裝過程中也會進行充氮或者真空處理,因此大米生蟲、發(fā)霉等問題非常容易得到解決,一般來說無需再添加其他物質防蟲防霉。
雙乙酸鈉是防腐劑,淀粉磷酸酯鈉具有吸水作用,這兩種具有防腐功效的物質成本較高,在如今基本沒有使用必要的情況下,商家不會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殼聚糖是增稠劑、被膜劑,可用來給大米表面拋光,目前我國大米的拋光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完全沒必要再用殼聚糖,這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大米的加工成本。
王浩表示,使用防腐劑之類的添加劑,對大米的外觀、品質沒有明顯改變,反而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對商家來說沒有利益驅動。而且,如果超市中的大米使用了防腐劑或其他任何食品添加劑,都屬于違法行為,會被有關部門處罰,正規(guī)的超市不會冒著違法風險去銷售含添加劑的大米。
“精加工后的大米保質期不會很長,消費者要盡量把買回來的大米放到陰涼通風處進行儲藏,以防止生蟲或霉變?!蓖鹾平ㄗh。
吸氫或飲富氫水能抗衰老?
真相:抗氧化機制尚不明確,不可自行嘗試
不知從何時起,位列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元素“氫”突然“香”起來。不少商家打著吸氫或飲用富氫水能抗衰老的旗號,銷售吸氫設備和富氫飲水機。在宣傳中,吸氫或飲用富氫水不僅能抗癌還可改善睡眠,儼然能包治百病的樣子。
氫氣在抗氧化、減少炎癥、抑制腫瘤生長方面的作用似乎不是空穴來風。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氫氣能夠激活細胞的內源性抗氧化酶,或者通過調節(jié)一些細胞信號通路,來減少氧化反應對人體造成的損傷。近年來發(fā)表的幾項研究也表明,氫氣或能影響血液中免疫細胞或免疫因子的濃度,從而可抑制腫瘤的生長。
目前,關于氫的各種功效還停留在研究層面,這主要是因為氫抗氧化的特性在分子層面的具體機制仍未被研究得十分清楚。也正因為氫還存有很多未解之謎,所以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結果和數據,才能最終讓其應用于臨床治療中。
目前,使用氫氣治療或預防疾病屬于醫(yī)療行為,需要在具備資質的醫(yī)生指導下、在醫(yī)院或醫(yī)療機構中使用。專家提醒,不要輕信吸氫能包治百病的謠言,也不要輕易嘗試吸氫或飲用富氫水。
身上靜電太強是生病征兆?
真相:靜電強弱和服飾材質、空氣濕度有關
北方干燥的冬天,讓不少人獲得了一項渾身“帶電”的“特異功能”,比如脫件毛衣就能瞬間“電光四射”。最近,有人卻拿司空見慣的靜電做文章,說靜電過強是生病的征兆。相關傳言稱,秋冬季心腦血管病多發(fā)就與靜電有關,“電力”強的人中心律失常者較多。
“靜電強弱與身體健康與否無關?!碧旖虼髮W化工學院教授張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簡單來說,靜電是由正電荷和負電荷分布不均勻引起的。當人行走運動時,鞋底與地板發(fā)生摩擦、衣物之間發(fā)生摩擦,就會產生靜電場。如果鞋底是絕緣的,人身體上的電荷就會越積越多,當接觸其他物體時,就會出現放電現象。
“之所以冬季人體帶電能力變強,是因為冬天天氣干燥,再加上所穿的衣服較多,而且衣服中大都含有化纖成分,這種材質更易產生靜電。經過摩擦,人體就很容易積聚大量電荷?!睆埳忉?,如果空氣濕度大,那么空氣中增多的微小液滴就會提高空氣的導電率,減少人體上積聚的電荷,也就不容易出現靜電了。
由此可見,一個人帶靜電多少,與服飾材質、空氣濕度更有關系。而且,從目前研究結果來看,靜電除了對頭發(fā)和皮膚會形成表面刺激之外,不會對生物體內部造成直接影響。
責編:楊雅婷
來源:科技日報